为扎实有效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学校《桂林理工大学统一战线“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方案》通知安排,学院上下高度重视,加强部署安排,组织专题学习、开展结对共建、赴院校学习考察等多形式、全方面有计划、有步骤推进统一战线系列活动开展。
携手共进,赴兄弟院校学习考察
9月30日,为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我院教学副院长韦运会带领学院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教师代表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开展主题为“携手共进迎国庆,共绘育人同心圆”考察交流活动。活动旨在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调研交流,桂林理工大学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大学英语教学领域建立了互学互鉴的平台,不仅加深了两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而且为未来在人才培养和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考察交流现场
以赛促学,统战笃行追忆辉煌历史
10月11日,为了展现良好风貌、汇聚智慧力量,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院组织党外人士围绕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及新中国史等开展了“统战笃行忆辉煌,知识筑梦绘华章”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本次统一战线知识竞赛是政治理论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示,是统一战线各领域凝心聚力、同心奋进,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方针政策的具体举措。以此次知识竞赛活动为契机,以赛促学、以学促行、以行促效,牢记嘱托、实干奋进,凝聚共识、善作善成,立足岗位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活动现场
观影铭志,厚植统战爱国主义情怀
10月15日,为深入学习党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院组织党外人士代表集中观看了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片《建国大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激发广大党外人士铭记历史、牢记使命,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通过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引导党外知识分子自觉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光辉篇章。
观影现场
强化理论武装,开展集中理论学习
10月17日,我院召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以及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讲话中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意义,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认识和把握新中国成立75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时刻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理论学习现场
深化民族团结,开展少数民族座谈会
10月17日,为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促进各民族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加强与少数民族师生的沟通和交流,学院组织召开了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会议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表明要坚持党的领导,立足岗位、守好责任田,贯彻落实好党的民族团结方针政策,要加强民族团结理论学习。民族一家亲,血脉相连情。座谈会,不仅增进了各民族师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为学院的多元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座谈会现场
提升民族认同,共同参观民族团结园
10月18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宣传贯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有形有感有效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力度,增进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学院师生分别在学院副院长韦运会、党务中心主任王海婷的带领下,分批前往参观我校民族团结园。园内两颗紧紧相依的石榴雕塑,象征着我国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相连、团结一心。
参观民族团结园
聚力统战力量,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10月21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合作共建,我院与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开展了以“团结奋进迎华诞,统战聚力谱新篇”为主题的结对共建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进一步增进彼此的友谊与合作,凝聚统战力量,共同谱写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新篇章。此次共建活动不仅是一次增强凝聚力的契机,更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与升华,深刻感受到基层党组织和民主党派组织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深厚情谊,共同为学校发展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结对共建乒乓球赛现场
“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的开展,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和引导全校师生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毫不动摇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大团结,筑牢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基础,始终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一审:曾燕;二审:于文霖;三审:邓洁琼)